时间:2023-10-10 07:59:57
来源:新浪
阅读量:14641
一时兴起,几个奔四的80后朋友像高中生组团一样去看了《前任4》。私以为会是个商业情感片,纯当假期消遣放松,里面也确实有很多搞笑戏虐成分,但是看着看着,突然觉出了一丝米兰·昆德拉的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”的味道。
我对《前任3》其实印象不深刻,主要是于文文唱得深刻,“我爱你不后悔,也尊重故事结尾”,这句话要经历过浩劫、艰难曲折之后觉悟放下的人才明了,更重要的是它还是“最早身价过亿”的80后互联网创业明星茅侃侃的遗言,哎,一晃他也走了五年多了。
财经圈和情感圈,原来也是天然交织,因为所有经济社会的尽头,是人生、人心和人性。
现在的片子已经不再追求团圆结局了,我们几个还在感慨结尾,孟云留下的面馆里的用白色餐巾纸折的小白兔,柳柳用唇彩和眼线笔给它上色后为什么不发个朋友圈,然后重逢。
他们内心还是有期待的,有理想色彩的,不然一个也不会去折叠,另一个也不会去上色。但生活不只是活一个场景,一个片段,一个情节。
其实,再度相遇并不重要,因为重遇之后还是会走进同一个循环里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无论多跌宕起伏,让人惊恐万状或欢欣鼓舞,彷徨失措或振奋应心,心灵最后都会被岁月再度蒙蔽,众生的灵魂,丰富多彩又矛盾危险,最后归于平淡或者平庸。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,说的不就是六个巧合就是命运吗?其实太好的体验也不一定是好事,人们会心生贪恋。
只有当彼此不带预期、松弛自然地相处,才能把关系拿得起和放得下,可是几个人能做到。当“理想读者”的角色出现,同频,能把心灵的wifi连上的人,真的能够一辈子了?
无论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中,都有那种气息、气质都特别相合的感觉出现,但那并不是幸福的预兆。人与人,最后都会博弈,都会争夺控制权,也会相互消磨、内耗,最后能不能和谐相处,都是命运。
孟云和柳柳(35岁,1988年)的心灵wifi连接,是因为两人发现,曾经居然一起听过同一场宫崎骏的音乐会,而且竟是坐在前后排。他们相处的时候是那么舒服,般配。他们都一样笃信,“有单身信念的人,更容易找到灵魂伴侣”。他们都有自己小有成就的事业,无论男生女生都有自己“清醒决断霸气飒”的那一面,特别是女生。
但合适、般配、默契,其实于生活与存在而言并不重要。等到她问他,她对他有影响了吗?改变了吗?他沉默了。
女生在事业上,已经慢慢可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了,但在感情上呢?是升高了,还是降低了?
在交易为主要经济社会结构的格局里,尽管交心这件事很稀缺,但是也不长久了,人事物都是变化的,成败分合都是须臾之间。其实,我在研究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时候,有个感受是,中国人其实追求的就是天长地久,回味无穷,韵味深远,澄怀味象,品本身就是能久经玩味的意思,人品高就是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。但是现实中总是追求不到,不足,因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坚固的内核,修身能力弱,两个人共同创造事业和生活的能力也弱。人的存在,如何对抗短暂和不真实?
当一个人可以自己吃饭,一个人看电影,一个人玩游戏,一个人健身,一个人去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的时候,为什么还要去找另外一个人呢?
丽贝卡·特雷斯《单身女性的时代:我的孤单,我的自我》里写道:“只是因为我们俩都太独立了,……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生活,十一年了,我没有和人合住过。也许我就是喜欢一个人过,虽然我爱布莱恩,想要和他共同创造生活。但这与我心目中的婚姻仍有差距,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。”“求求你,别弄得好像结婚就是我故事的结局。”
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伴?无论是身体伴侣,生活伴侣,还是精神伴侣。伴,真的需要吗?为什么呢?虽然每一段亲密关系的体验都不一样,但底层逻辑其实都是相似的。就是看自己的内核,自己的需求,投射出什么关系的影像。
还是一个如何存在的问题。
其实孟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谁,自己要什么,还是一个“该怎么存在”的问题。他在工作室,也就是刷着手机看视频,而不知道该怎么回柳柳的留言,他的困惑度会随着他的年龄更深。
这个年代的人活得越来越寂寞孤独,但好像也不想跟别人共情了,因为共情很累,很反自己的认知结构,为什么要违心地去认同去包容?
这个时代的人也很冷,因为冷可以拒绝掉很多内耗,连意公子团队都把无为解读成了不内耗自己了,说明大众心理已经真的努力在反内耗。但现在想想,消除内耗真的那么重要吗?人与人之间的暖,是需要持续供应能量的。不耗能,怎么有新能量呢?
而爱,更是虚无缥缈。其实,这个时代需要一些更高维度的话题和命题,一起提升生命意识,能量摩荡,可能才是答案。
所以,看完电影,我们这几个朋友,不仅有前任,可能不少还有官方注册过的前任,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理想、期待和热情,一起在追求事业和内核的精进。所以,我跟大家说,深秋和冬快到了,我们“共情保暖爱”吧。
人生就是个最大的内容产业,很多感情和婚姻走到尽头,是因为两个人的心力没有增长动力,人生总是很容易一览无余。排斥任何的变化本身,就是对于长久的不自信和不尊重。
我以前看过一个行为艺术作品,是重庆女艺术家童文敏的《海浪》,她分享创作背景,是有一次听到一个故事,说是在发现新大陆的那个时期,村民们发现海浪不一样了,巫师就召集村民到海边,向他们描述是因为有船会来,后来村民们真的看到了船。她想表现的是人们认识未知事物的过程。
她的身体不动,只是随着每一个浪摇摆,你会发现,无论是大浪过来了,还是小波涛,对她的身体的运动幅度,其实都是差不多的,但每个姿态都是不一样的。
大家都是随着时代波动,其实自己能够确定的东西非常少。就像电影台词里说的“人生中有一些事情你以为会很沉重,可当它真的来到你面前的时候,却又那么地轻描淡写。”
就像苏东坡说的,“乐事可慕,苦事可畏,皆是未至时心尔。及苦乐既至,以身履之,求畏慕者初不可得,况既过之后,复有何物比之?”其实苦和乐,你经历了过后,都不过如此吧。
我曾经写过一篇10w+的文章,叫《80后为何成了经历最复杂的一代人?》,不是说这代人有多艰难,而是这代人内心最复杂,物质和精神冲击流也最强烈。就像在大风大浪中被不断冲击,而我们又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,于是什么都不做,任凭雨打风吹去,但总有灵魂在觉醒。
你看,林佳离婚了,自己单独带着孩子,也不打算找任何人,任何旧的东西。她平和了。只有经历过很多悲欢,才能真的平和。
现在离婚率那么高,其实也不算是特别坏的事儿,离婚的作用是找回自己。
这是一个追求精神独立、吾性自足的年代,但其实要做到太难了,行为过程中,大家都成了残次品,没有出现艺术品。很多人所谓的自由,其实就是牢笼和禁锢,电影里也在讨论这个话题。
而盲目追求自由,追求内心的失衡在现实中的疯狂找补,都会发生那部贪腐纪实文学《追问》里的《危情记》,一步步堕落的人,就是受了这句话的蛊惑——“为什么我们青春不再,因为我们正当的欲望,被禁锢的思想、愚蠢的道德打翻在地,我们的任性从此矮小而萎靡。”于是他开始为了欲望,去找满足,那些自以为的心有灵犀和兴奋点,不过就是人生的不充分而急迫的燃烧,最后生成的一氧化碳会窒息自己。
都说爱情是两个本就自足的人,还能相互扶持,肝胆相照。这个太高维,太稀缺了。曾经在物质贫乏时期,人与人只能抱团取暖相依为命的感情,那也不是爱情。80后生于物质贫乏时期迅速发展成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,这一代人,独生是真的,独立其实是假的。我们习惯了一个人,就算有伴侣有配偶有亲密爱人,其实“独生感”还是很强烈。我们始终只有一个人,有人从此消沉,有人也因为一些重大变故觉醒了,用很深刻的教训发现,靠自己原来能量也很大。
特别是女性,我小时候,也是被“重男轻女”的思想绑架了很多年,那是个女性价值长期被压抑,发展能力被剥夺的时代。现在发现当个松弛柔软自洽酷的女生也不错,这个时代,允许女性,去创造。女性主义也在崛起,那其实是把注意力回归到自我身上的运动,把原来丢弃的魂和精气神追回来,不用在家里内耗着自己。
电影里试婚的丁点,需要的不是余飞的那句我支持你,她需要的是,更具体的内容、建议和操作方案。人生和生活本身,其实也是一个内容需要细化的过程。你在日常中所说的话,也要逐渐充满信息和智慧含量。因为未来就是靠韧性和智慧活着,你得一直脑子和感情都在线,待机时长要求更高。
未来的年代,是靠心力生存和发展的。
灵魂和能力都停留在关系里的人,都是没有心力的。关系本身,都会变化的。在经济上,靠关系生存的人,最终都会因果轮回。而靠自己的内核、商业模式、价值创造的人,才更长久一些。
你只有不断进化自己的灵魂和能力,才能掌控关系的变化。很多人以为结婚了,身心灵的进步就停滞了,其实不是的。
人不能停留在情感矛盾和家庭关系的鸡毛蒜皮上,不破不立,才能耐久生存。要不断提醒自己,躺平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境,要主动改变心境,去改变自己的认知,等你修炼得足够长久,你就能“高维下载”很多你以前完全不会想到的东西,瞬间把自己的性情命系统都感知到了。
汤显祖说,世总为情,情生诗歌,情是自律的、超然的。从戏剧创造上来说,意就是立意,主旨,思想内涵;趣是熔铸在剧作中的人生情趣和艺术品味;神是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;而色是风格特色,《前任4》的色彩调得不错。我们到了一种美学的创作时代。意趣神色,都要有。对戏如此,对人生也是如此。所以,你有自己的内核,有自己的意趣神色了吗?80后的存在,不是独生,是第一代追求内核、追求精神的人吧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