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娱乐头条

网站地图 | 加入收藏

tipad
当前位置:环球娱乐头条 > 动态 > >

激活佛山十大传统文化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

时间:2024-08-01 01:37:24

来源:金羊网

阅读量:18764

   

2024“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”活动即将启动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景瑾瑾 杨苑莹 李婷婷 张闻 黄松炜

激活十大传统文化,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。7月30日至8月2日,2024“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”活动将启动,助力佛山十大传统文化走上向全国传播的快车道。

今年1月4日,在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,佛山首次明确提出,要激活粤剧文化、功夫文化、龙舟文化、龙狮文化、陶艺文化、工匠文化、美食文化、秋色文化、祖庙文化、忠义文化等“十大传统文化”。

7月30日,由羊城晚报主办的2024年“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拉开序幕。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20多位媒体嘉宾将对佛山展开文化调研,为如何更好传播“十大传统文化”,实现其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,留下自己的答案。

请跟随羊城晚报记者,了解佛山十大传统文化。

粤剧文化

每年春节,身在佛山的市民和游客都能在华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古戏台——佛山祖庙万福台下过足戏瘾,欣赏动听婉转的唱段与精彩绝伦的表演。

粤剧是佛山最出彩的传统文化名片之一。作为粤剧发源地,佛山诞生了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,粤剧艺人的代称“红船子弟”亦出自佛山。万福台作为一方粤剧表演舞台,在粤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,现已成为海内外“红船子弟”寻根的目的地。如今,每逢喜庆节日,万福台依旧好戏连台。

古往今来,佛山涌现了众多的红船才俊。始建于1957年的佛山粤剧院以实力雄厚、演艺精湛名扬海内外,走出了梁荫棠、钟卓芳、梁冠南、紫兰女、黄新雪梅、萧月楼、小神鹰、彭炽权、曾慧、李淑勤等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。近年来,随着佛山大力推动社会文化事业发展,擦亮“粤剧名城”名片,佛山粤剧院焕发新的光彩。

去年11月,佛山粤剧院新址在禅城区落成,为市民提供集剧院演出、非遗传承交流展览、粤剧文化体验、少儿粤剧于一体的一站式和体验式剧院综合服务,成为佛山传统文化、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的新地标,为佛山粤剧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阵地保障。

功夫文化

提到佛山,相信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黄飞鸿、梁赞、叶问等一代武术宗师,以及蔡李佛拳、洪拳、咏春拳等闻名中外的中国功夫。没错,功夫文化是佛山“十大传统文化”中最耀眼的瑰宝之一,它将佛山推向了世界舞台。

佛山的功夫传统,与当地发达的手工业和工商业密切相关。清朝至民国年间,众多辛勤劳作的劳动者为抵抗阶级欺压,纷纷加入武馆练拳习武、强身健体。习武成为底层和普通百姓生活安宁的保障,习武之风则进一步推动了专业武师队伍的建设。近代以降,佛山武术人才辈出,门派纷呈,武风盛行。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、叶问的咏春和李小龙的截拳道,将佛山功夫的影响力扩展至世界范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佛山丰富的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为功夫的繁荣提供了土壤。无论是庙会、醒狮还是粤剧,哪个不蕴含着功夫元素?

今日,佛山拥有120多家注册武馆和200多家非注册武馆;武术从业人员超三千人,武术人口的规模三十余万人。按目前常住人口900多万来计算,在佛山,每30人中就有一位“功夫好手”。

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功夫文化底蕴的城市,以及全国唯一获得“中国武术之城”称号的城市,佛山如今正在建设“世界功夫之城”,以期为功夫文化注入新的活力。

龙舟文化

佛山是国内首个获得“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”称号的城市,龙舟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南海区和顺德区,更被誉为“中国龙舟运动之乡”和“全国龙舟之乡”。

“龙船礼”通常包括起龙、采青、招景、应景、赛龙、吃龙船饭、藏龙、散龙等环节,每一环节都经千百年代代相传而来。在后山,几乎每条村、每个坊社都有自己的龙船,也因此,龙舟习俗几近“各村各例”。例如采青,在南海九江,采青通常在凌晨时进行;在顺德大良,则要采摘水草丛中的青草,将其喂进龙嘴里。

说到龙舟,将近600岁的、全国现存最古老的“盐步老龙”不得不提。南海盐步老龙与荔湾泮塘老龙之间一段四百多年的“友谊”,更是传为佳话。此外,龙眼点睛、龙船饭、叠滘龙舟漂移等习俗与赛事,都构成了灿烂的佛山龙舟文化。

从古时候以“祭拜神灵与祖先”、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,到如今成为集体育竞技、旅游观光、节气欢聚等多元化活动于一体,佛山龙舟文化已不仅仅是竞速比美的传统比拼,更凝结了团结拼搏、奋勇争先、欢乐祥和等精神情感。

龙狮文化

醒狮是融武术、音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,由舞狮头、舞狮尾二人合作,配以鼓点和锣、钹、武术、舞蹈等完成表现某一特定情景的一套程式,是极富广东民俗色彩的民间娱乐活动。

佛山是广东醒狮的重要起源和传承地。从古至今,每逢节庆、民俗活动,佛山人都会用舞龙舞狮来庆祝。

据传,广东醒狮脱胎于唐代宫廷狮子舞,后随中原移民南迁,民间艺人另辟蹊径,创造出另类狮子外形和舞狮形式。传统佛山狮在阵容上有“一王五将”之说,分别为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狮。采青是醒狮的精髓,所谓“青”,指的是用红色绳子绑住的一封利是和一捆生菜等寓意吉祥的物品。有“企膊”采青、叠罗汉采青、爬杆采青、高桩采青等,其舞动套路通常具有起、承、转、合的程式,颇具戏剧性和故事性。如今,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等重点场馆常年设有醒狮表演,供市民游客观赏。

在民俗节庆盛会上,舞龙与舞狮常常同台出现。例如今年7月28日开锣的佛山水上关帝庙庙会,就有关公狮驻庙、138米金色巨龙巡游等活动。

陶艺文化

“巧夺天工凭妙手,石湾该是美陶湾。”佛山石湾陶文化源远流长,4000多年前的河宕贝丘遗址、500年前的南风古灶薪火、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陶行业从石湾崛起……都是佛山深厚陶文化底蕴的注脚。

丰富的自然资源、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以及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,使佛山石湾成为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。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,展示了石湾陶塑的雏形。

唐宋时期,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,石湾逐步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日用陶生产基地,产品远销海外,艺术陶的生产也开始独具特色。至明清两代,石湾陶塑技艺名家辈出。清末民初,石湾陶塑技艺进入繁荣时期。新中国成立后,石湾美术陶瓷厂成立并集中了石湾“古玩行”的所有从业人员,石湾陶艺进入了一个群星灿烂的全盛时代,先后出现了多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。随着不断发展,石湾陶塑技艺持续创新,“石湾公仔”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,并被国内外的美术馆、博物馆争相收藏。

石湾陶塑技艺是经历千百年积淀的艺术精华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、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。它不仅对岭南文化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而且在推动我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工匠文化

佛山的制造业有深厚的历史积淀。早在唐宋年间,佛山的手工业已相当繁荣,匠人们创造的陶瓷、纺织、铸造等产业,为佛山赢得了“中国四大名镇之一”的盛名。

在漫长的制造历史中,佛山孕育了对品质极致追求的工匠文化精神。这种精神在佛山许多产业中均有体现。例如陶瓷制作,匠人们总能以精湛的技艺创造出艺术品般的陶瓷作品;家具制造方面,从传统的手工家具到现代家具精品,工匠们不断实现创新与超越。此外,佛山剪纸、木版年画、香云纱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展示了佛山制造在工艺技巧上的卓越成就,体现了佛山工匠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出品质量。

如今,“有家就有佛山造”这一产业IP已在全国出圈,“佛山造”已成为匠心独运、精益求精的代名词。

近年来,佛山高度重视工匠文化的传承和弘扬,不断健全对工匠的培养和激励政策体系。今年2月,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,现场高规格表彰了10位“佛山·大城工匠”。他们来自各个区域、各行各业,体现着企业和行业的最先进技术水平和卓越成绩。通过这样的评选,佛山传承和彰显了“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”的工匠精神,为佛山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美食文化

都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在吃的领域,佛山人是认真的。翻开佛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官窑生菜会、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、双皮奶制作技艺、扎蹄制作技艺……与美食相关的,数量真是不少。

作为粤菜发源地之一,佛山古有“厨出凤城”的美誉,如今更接连获得了“世界美食之都”“中华粤菜美食名城”和“中国厨师之乡”等称号。

尤为出名的顺德菜,接住了粤菜的精髓,“不时不食、粗料精做”。天上飞的、水里游的、地上走的都能成为食材;柚子皮、猪油网等甚至要被丢掉的材料,经过顺德大厨之手,也能化为柚皮扣肉、古法赖布鳝等名菜。

不仅如此,佛山几乎“全民皆厨”,每个人都有一两道拿手菜,都能拆解点评几道美食。作为中国厨师之乡之一的顺德,拥有餐饮单位超3万家,餐饮从业人员超10万人,还有43名“中国烹饪大师”和27名“中国烹饪名师”。

“五味周全、六艺领鲜,饮和食德、顺其自然。”这16个字,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,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。正是开放的心态、创新的精神,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佛山美食文化,造就了“敢饮头啖汤”的佛山面貌。

秋色文化

流光溢彩、燃动全城!“佛山秋色”是佛山民间庆丰收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。它质朴清新,是生动丰富的原始艺术、乡土艺术和风俗艺术;相传起源于两晋时期,肇端于儿童舞草龙庆丰收的“孩童耍乐”,明代起定名为“秋色”。

“秋色”意为佛山金秋的景色,因在中秋节前后的月明之夜以大巡游的形式举行,故又称为“秋宵”“出秋色”“出秋景”。明代中叶至清,佛山农业、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繁荣,使之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,“佛山秋色”也发展至鼎盛时期。每逢丰年,行业或各铺里居民自发组织大型的出秋色活动,一铺发起,全镇二十多铺及四乡群众纷纷助兴,通过争雄斗胜的巡游演示,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景。

佛山秋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佛山恢复秋色民俗,广受群众喜爱。从2009年起,佛山秋色定为一年一次,在每年金秋季节举办。从2016年开始,秋色巡游活动与广东非遗周结合举行。近年来,每年秋色巡游时,会有民间工艺品和文艺表演两大类展示,民间工艺有扎作、砌作、针作、裱塑、雕批等,民间工艺品原材料随手可得,化腐朽为神奇,制作技艺新奇妙肖。文艺表演包括民间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杂技表演等,秋色巡游的表现形态又分为灯色、马色、车色、地色、水色、飘色、景色等七色。参演群众数千人,巡游队伍长达数里。

祖庙文化

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祖庙,是佛山人的集体记忆。

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被誉为“东方民间艺术之宫”,是一座集岭南古建筑艺术、佛山传统民俗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,馆中既有珍贵的艺术品,也有精彩的非遗演出。祖庙牌坊、万福台、灵应牌坊、锦香池、正殿、庆真楼等建筑交相辉映;石湾陶塑、砖雕、灰雕、木雕、石雕、铁铸、铜铸、锡铸等艺术品琳琅满目;威风凛凛的醒狮,轻轻一跃便“飞”至高桩之上,腾跃、潜腰、金鸡独立,配合着疏密有致的鼓点,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;飞檐翘角、雕梁画栋的万福台上,粤剧演员们演绎着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……漫步于祖庙,就像穿行在“古祠艺宫”之中,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美妙的“穿越之旅”。

祖庙的文化底蕴,不仅在古建筑、非遗之间,祖庙庙会也是祖庙文化的重要组成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祖庙庙会时间,近年来,佛山举办的祖庙庙会内容丰富多彩,包括遵照古制的春祭祈福仪典、阵容庞大的北帝巡游、精彩纷呈的演出、万福台大戏、非遗技艺展示、美食庙市、庙会市集等,为传统庙会增添了新潮元素,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。

忠义文化

佛山“十大传统文化”中,相较于粤剧、功夫、龙舟、龙狮、陶艺、工匠、美食、秋色、祖庙等其他文化,忠诚信义的忠义文化最为“无形”,象征着道德精神层面的理想胜境。据史料记载,明景泰二年,佛山曾被赐名“忠义乡”。

及至近现代,佛山民众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,始终秉持忠义精神,开展救亡图存、追求民族独立的不屈斗争。以邓培、陈铁军、张云峰、罗登贤、黄甦、廖锦涛、吴勤等为代表的佛山儿女,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事业、人民解放事业,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忠肝义胆的光辉篇章。

如今,佛山忠义文化不仅有慷慨激昂、血性果敢的内容。社会风气的刚正清廉,商人经商的信义相交、一诺千金,乃至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营商环境,皆能从“忠义”二字中找到共同的精神源泉。据了解,接下来佛山将继续弘扬忠义文化,讲好英烈故事,从而更好地诠释、激活佛山忠义文化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阅读推荐
最新排行
热点推荐
今日聚焦
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热门标签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(C) 2014- hq.enttravel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3005497号
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自网络转载,如有侵权,请来函说明! 邮箱:boss_11@teag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