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0-30 10:26:36
来源:投资界
阅读量:7433
从“Logo崇拜”到“布料崇拜”。
时尚是一个轮回,同样发生在布料市场。
今年10月中旬以来,在社交平台,“自己做衣服”“这届年轻人都去市场淘布做衣服了”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榜,相关教程视频点赞量轻松过万。
在诸多00后看来,重操妈妈辈的“买布料、做衣服”的手艺,并非简单的“复古”或“怀旧”,而是一场由消费者主导的、关于理性、个性与自我价值实现的“时尚革命”。
与上一代追求品牌Logo不同,Z世代的消费者正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消费特征。毕竟,在电商繁荣的时代,撞衫已成为一种社交尴尬,他们开始追求服饰的*个性化与“创作权”,同时又希望重新定义市场和“性价比”。
更重要的是,当00后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裁剪、缝纫的“*定制”服装;当诸多布料市场经营户,感慨年轻人对各种不同布料的热情时,市场看到的,远不止个人爱好的展示。
正如一场从“Logo崇拜”到“布料崇拜”、“设计崇拜”的变迁,服装市场又有一股新的热潮在涌动。
01、年轻人喜欢去布料市场“淘宝”
“买布做衣服,价格只是成衣的一半,何乐而不为?”
坐标江苏苏州的00后小婉,近期在小红书被时尚博主种草后,也开始尝试自己买布料做衣服。
实际上,于小婉来说,她并不会“一针一线”,可以说是“0帧起手”。于是,她只是前往布料市场购买布匹,然后拿到专业的裁缝店铺去加工。
在开始了几回“买布”生涯后,小婉如是表示,“去布料市场,才真正感受到女装的利润空间。比如,在苏州某布料批发市场,高档香云纱600多一米,但做件连衣裙,基本能卖出2000多,成本仅为售价的四分之一。”
让小婉觉得方便的是,诸如苏州布料市场,现场就有专业的裁缝铺“量体裁衣”,根据布匹质地和客户喜好,定制传统中式或改良版新中式服装。
小婉坦言,整体算下来十分划算,属于不花冤枉钱,用合适的价格买到“高品质”;另一方面,量体裁衣,尺寸贴合,衣服还可以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过程充满乐趣和仪式感。
另外,小婉也表示,自己并不是品牌的追捧者,日常的消费观念也已经从“品牌崇拜”转变成“品质崇拜”,“真正的奢侈,不是那个印在衣服外面的商标,而是内在的品质,布料本身的质感、裁剪的精准度、工艺的*度。我所理解的服饰内核,是‘品质’,而非单纯的品牌光环。”
虽然同是喜欢去买布料自己做衣服,和小婉不同,家住宁波的95后玲玲本身便是手工爱好者,日常也喜欢服装设计。
同样,在短视频的安利下,玲玲动了自己买布做衣服的心思,“主要是,现在很多衣服撞衫现象非常严重,穿出去没有自我。且即便是线下还是线上,总是买不到心仪的衣服,不是性价比太低,就是有的设计不喜欢。”
多种因素驱动下,玲玲开始了市场“淘”布做衣服的日常,“其实,真正去到批发市场,才发现不同元素、材质的布料,非常有讲究,而且宁波这边纺织业发达,布料供应十分充足、齐全,进入市场如打开一个新的服装世界。”
玲玲坦言,服装消费已经不再推崇规模和速度的神话,而变成打动人的商业叙事,还是对材料的尊重、对工艺的敬畏、对个性的彰显,以及对自我创造力的无限信仰。
实际上,不仅仅是小婉和玲玲,在社交平台,不少网友分享自己去布料市场“淘宝”做“高端定制”的经历,诸多网友表示,“自己淘心仪的布料,量身定制合身的衣服,既个性,又有仪式感,简直不要太满足。”
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打趣,“感觉裁缝店是不是要东风再起,即将成为创业新赛道”、“是时候让自己的妈妈和阿姨,重操旧业了。”
02、商家获利
曾经,布料市场是“妈妈辈”才熟悉的地方,年轻人不知从何入门。而如今,社交平台上的一条笔记和一段视频,却将布料市场和“定制服装”的实惠与特色直观呈现出来。
在年轻人的带动下,整个供应链重焕生机。
《听筒Tech》咨询了北京一家缝纫工作室,店主李女士透露,最近到店DIY做衣服的顾客明显上涨,且多是年轻人,女性比例明显,“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。”
李女士能明显感受到,很多学员是受社交平台的驱动,而不少学员经过系统性学习,也会爱上服装手作。
“相对来说,亲手制作具有艺术和生活的乐趣,能有效排解工作压力。同时,自主裁剪能表达个性,也能为家人制作出独特礼物。”李女士解释。
另据媒体报道,湖北武汉胭脂路的定制店也开始生活火爆。有师傅表示,“现在年轻顾客占比明显上升,她们常常拿着网红款式来要求复刻,既省钱又能保证合身。”
厦门古龙商城一位商家刘老板亦告诉《听筒Tech》,今年以来,去他店里定制旗袍的年轻人很多,“收入翻倍,生意也忙不过来。”
在刘老板看来,生意的翻红,实际上是年轻人精打细算的写照。
刘老板告诉《听筒Tech》,定制一件“菜市场旗袍”不到200元,而品牌旗袍售价惊人,“起步价千元,稍微品质好点的三五千,有的能卖到上万。”
另外,刘老板指出,淘布来定制衣服,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“高端平替”。据刘老板透露,一些知名品牌的库存布料,尾料仅为专柜价格的三分之一;有些设计师工作室转手的孤品面料,按斤称重,几十元便能制成一条高档围巾。
实际上,在刘老板看来,布料价格本身并不高昂,普通布料价格多在30元/米以内,足够制作一件上衣,“以前,自己的生意主要面向工厂,现在年轻人也成为市场的一抹亮色。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合身、更独特的服装,或许这也是吸引年轻人涌入布料市场的重要原因。”
供应链端,布料市场的变化是明显的。在社交平台,有浙江宁波商家便表示,“干了40年,今年特别辉煌。跟去年相比,营业额翻了好几倍。”
实际上,不仅仅是布料市场和裁缝店,就连培训市场,也吃到了这波红利。如北京、上海等多家缝纫工作室便看准商机,推出“零基础课程”。
以北京一家培训学校为例,10次DIY手工缝纫课,5折后售价498元;还有一些个人培训室,服装裁剪缝纫入门体验课,售价在百元以内,更受消费者欢迎。
03、布料市场,为何火了?
一定意义上,年轻人手中的那一块布料,缝制的不仅是一件遮体御寒的衣物,更是一种趋势。
据《2025中国青年消费报告》显示,18-35岁群体中,选择“自行采购布料制作衣物”的比例在三年间增长了惊人的280%。其中,70%的受访者明确表示“厌倦了快时尚品牌千篇一律的同质化设计”。
小婉和玲玲也均表示,实际上,在经历了“9.9元包邮”的消费狂欢后,年轻人已经开始反思快时尚带来的消费压力,“自己买布料,用料扎实,其生命週期远超流水线上的快消品。”
更重要的是,自制衣服确保了*的独特性,从布料的纹理、花色,到版型的细微调整,每一个环节都能灌注个人审美。
另外,玲玲亦坦言,淘布做衣服,可以重新定义服装消费的“性价比”。
“这里的性价比,并非指*低价。我更在意的是‘单位价值’。比如,一件衣服设计是否*、用料是否上乘,以及裁剪是否合身等等。这与花同样价钱购买一件品牌溢价高昂、用料普通的成衣相比,综合‘性价比’是完胜的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从另一方面来说,当前高档成衣的市场价格,也劝退了很多小婉和玲玲。
刘老板就表示,一件宋锦连衣裙的商场售价超过2000元,而消费者购买相同质量的布料找师傅定制,成本价格能相差三倍。尤其是高端面料,定制更省钱。以香云纱为例,定制的裙子、基础款衬衫,价格不到同类商品售价的一半。
刘老板还解释,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大国,拥有从纱线、织布、印染到后整理的完整产业链。过去,这些优质布料主要供给B端品牌或出口。
如今,借助电商和社交平台,这些供应链资源被极大地透明化和C端化。也即是说,即便是一位普通消费者,也能快速以接近源头的价格,买到过去只有大牌才能采购到的面料,实现“高端定制”。
一定程度上,“兴趣电商”与社群经济,更进一步催化了消费者的热情。
诸如,在小红书、B站、抖音等社交平台,充斥着大量的手作教程、布料开箱和成衣展示视频。这些内容不仅降低了学习门槛,更形成了强大的社群效应,转化为商业机会。这也让无数个人布料店主、独立版型设计师成长起来。
而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,这场“布料革命”,亦对传统服装产业提出了转型方向。
比如,时尚品牌可以反思“多、快、省、潮”的商业模式,为品牌注入可持续性、个性化元素和情感价值,而不仅仅是靠速度和营销取胜。另外,传统高定企业,若一味依赖历史遗产和营销造神,也将会被消费者所抛弃。
此前,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李明便对媒体表示,“当年轻人开始自己淘布料做衣服,他们不仅是在省钱,更是在重新定义‘什么是好的生活’,不是被消费主义定义的生活,而是由自己亲手创造、充满个人印记的生活。”
某种意义上,这场看似微小的“布料革命”,实则是对传统消费逻辑的一次小小“反叛”。
这一现象,也让市场意识到,在新的经济周期中,最能打动人的不是规模与速度的神话,而是回归本质,对材料的尊重、对工艺的敬畏、对个性的彰显,以及对自我创造力的追求和肯定。
消费者的心智在变迁,这无疑也传达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:一针一线,编织的不仅仅是一个潮流,或者一件新衣,而是下一个消费蓝图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